每一款产品都有新技术

践行高质量发展,完善核心技术体系——2020年缝制机械行业科技发展报告

May 10, 2021
阅读量:2765

2020年,缝制机械行业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,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与挑战,践行高质量发展,完善自主核心技术体系,深挖内生动力,向创新驱动新动能加快转换,行业科技整体水平稳步提高,创新成果成效显著。

 

一、 2020年行业科技发展综述

 
1、科研体系及主要机构

2020年,行业自主核心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,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(以下简称“协会”)调研统计,截至2020年底,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,省级企业技术中心(研发中心)约25家,省级以下政府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(研发中心)20余家,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,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家。此外,根据公开资料统计,2020年全国有40余家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以及众多下游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了缝制设备类协同创新。

 

2、科研团队

2020年,行业规上企业科研总人数约7300人(含研发、工艺、检测、科技管理等相关岗位,不含机械零部件企业,下同),企业科技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4.84%。2020年行业科研人员平均工资约为13.19万元/年,其中整机类企业科研人员平均工资约为12.83万元/年。

 

3、科研投入

全年行业规上企业科研总投入约13.21亿元,R&D比例约为4.97%,企业在信息化、智能化等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,部分项目得到了政府资金支持,从骨干企业抽样调查估算,全年行业获政府支持资金约为1亿元左右。

 

4、主要科技成果

全年行业申请各类专利总计7326件(以公告日为准,下同),其中发明专利1860件,实用新型专利4444件,外观设计专利1022件(含纺织机械类产品),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18件。

 

二、行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

2020年行业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,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。综合来讲,2020行业科技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:
 

(一)行业科技发展成就

1、行业科研环境进一步优化

2020年,行业克服全球疫情影响,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为防疫抗疫提供了专业化设备支撑,行业优异的表现受到了国资委、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赞扬,缝制机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。

 

2、行业自主核心技术体系持续完善
 
2020年行业科研经费持续高位投入,根据协会抽样调研,行业科研投入约占销售总额的4.97%,创新动力强劲。此外,在科研人力资源投入方面,行业科研人员平均年收入约13.19万元,同比增长2.17%,整机企业科研人员平均年收入约12.73万元,同比增长0.8%。

 

3、加强数字化技术改造,制造能力持续增强

行业围绕提质增效、节能环保的发展需求,以提升供给质量为目标,持续开展工艺技术改造,行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均有显著提升。此外,在推动绿色生产、促进节能减排方面,多家缝企进行了金工、电镀、涂装、除锈、供电工艺及设备优化和改造。

 

4、科研创新成果保持高位增长,产品体系日益丰富

2020年行业专利申请量总计7326件(国家专利数据库公开),同比增长29.77%,其中发明专利1860件,行业骨干企业专利意识日益增强,专利创造、运用能力不断提升,整体科研创新保持高位增长。
 

图2行业历年发明专利申报情况(单位:件)

随着行业科研的持续深入,行业产品智能化转型升级迈上了新台阶,2020年缝制机械行业优秀专利共遴选出27项入围项目。
 

(二)产品技术发展趋势

 

2020年服装、皮革等下游产业数字化变革加速,缝制机械行业紧抓下游行业转型升级需求,在提升高质量供给方面不断延展,产品技术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:

 

1、数字化赋能,智慧缝制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
 

在技术平台创新方面,智慧缝制工厂管理系统及云平台研发建设已趋于成熟,在下游试点范围不断扩大,为下游西装、牛仔服、衬衫、毛巾、制帽、手套等生产制造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及系列增值服务,加速了行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。

 

2、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得到有效推进
 

2020年,协会启动缝制机械基础理论及短板技术软课题研究项目,共征集到20家企业55项研究课题,入围26项,课题覆盖面广泛,涉及裁剪、缝纫、刺绣等领域,软课题领域规划切合行业技术升级实际需求、导向明确,进一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 

3、定制化产品研发和快速响应能力大幅增强
 
2020年疫情防控,缝制机械行业仅用时一个多月就研制出成型的自动化专业防疫设备,为防护服、口罩等防疫品生产提供了充足且及时的保障。
 
随着下游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提速,对多样化、定制化缝制设备的需求激增,促进了缝制设备定制化研制能力大幅增强,汽车安全气囊振镜式激光切割机、计算机控制被芯缝纫系统、自动胖被机、自动床笠机、自动驳罗纹袖口机、绳头内塞打结机、地毯刺绣机器人系统等特种、专用的自动缝制设备面市,帮助下游用户的实现工序整合、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 

(三)现阶段存在问题与不足

 
1、行业整体制造加工工艺相对滞后

随着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,企业制造工艺及装备升级相对滞后问题越来越明显,一是制造装配工艺问题;二是检测及质量保障技术问题;三质量改进机制问题。

 

2、行业科技资源分散,知识产权壁垒问题有待突破

虽然行业创新已初显高速增长态势,但行业科技资源分散,对产、学、研、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潜力挖掘不够,缺乏长效的行业内技术交流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信息沟通渠道,无法聚焦优势资源针对用户需求开展技术公关,知识产权纠纷、技术重复开发、研发资源浪费、成果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依然严峻。

 

3、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,跨行业技术融合受阻
 
工艺、设计、制造、装配、服务等各层面专业人才均储备不足,高层次复合研发人才尤其缺乏,同时因为行业专业属性的限制,在人才引进方面处于弱势,导致了行业在软件研发、高端缝制、智能控制、跨行业技术融合方面发展受阻。
 

第三部分 2021年行业科技发展建议

 
1、加强行业科研发展战略规划
 

围绕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》及《行业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》、《行业“十四五”技术路线图》的整体规划,研究确定行业各领域及各自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,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新产品迭代升级。

 

2、聚焦智慧缝制,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
 
一是加强智慧工厂和车间探索和试点,推进智慧缝制样板工厂及示范项目建设,探索共享工厂等智能制造新模式。

二是加强服装、制帽、制鞋等领域工艺革新需求的挖掘和对接,针对性开展定制化数控缝制单元及成套设备的研发。

三是要加强缝纫机单机设备结构数控优化升级。

 

3、强化制造加工工艺及质量保障
 

一是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,可自建产品检测实验室或通过专业检测机构,加强核心零部件质量与整机性能检测,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,加强产品竞争力,建立优质品牌意识。

二是加速企业数字化改造,引进高精度加工机床、加工中心、智能机器人等加工装备,推进核心零部件的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和整机生产流水线的柔性化、数字化改造,运用智能生产、智能物流、数字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、技术和软件系统,实现以数字化为基础、智能技术为核心、网络为途径,打造智能制造。

 

4、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与共享

一是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交流与协作;二是转变科研思路,开展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;三是深挖产学研用研发平台潜力,增强创新能力,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。

 

5、聚焦高端人才,健全人才队伍
 

积极开展人才规划,以企业为主体,进一步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,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、培训、激励制度,构建职业化、专业化、梯次化的人才队伍;二是丰富行业人才输送渠道,联合专业院校、研究所等机构,以高层次、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,建立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和科研合作团队;三是通过行业竞赛与各类人才专项提升计划,开展知识系统更新、共性问题研讨、师傅带徒弟等工作,搭建人才成长、交流的平台。

 

本文转载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,内容有所删减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主办方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